紅額狐猴把有毒馬陸當藥膏擦?動物似乎能利用植物與其他動物來治療病痛

作者:黔江區 来源:高雄縣 浏览: 【】 发布时间:2025-11-02 21:56:20 评论数:


新研究顯示,紅額狐猴可能利用馬陸來抵抗寄生蟲。 PHOTOGRAPH BY LOUISE PECKRE
新研究顯示,紅額狐猴可能利用馬陸來抵抗寄生蟲。 PHOTOGRAPH BY LOUISE PECKRE
馬陸製造有毒化合物,例如苯醌,這讓它們通常不會被掠食者捕食。 PHOTOGRAPH BY LOUISE PECKRE
馬陸製造有毒化合物,例如苯醌,這讓它們通常不會被掠食者捕食。 PHOTOGRAPH BY LOUISE PECKRE
這隻紅額狐猴在啃咬一隻大馬陸,可以看到它的尾巴已沾上唾液與馬陸分泌的橘色毒液。 PHOTOGRAPH COURTESY JAPAN MONKEY CENTRE
這隻紅額狐猴在啃咬一隻大馬陸,可以看到它的尾巴已沾上唾液與馬陸分泌的橘色毒液。 PHOTOGRAPH COURTESY JAPAN MONKEY CENTRE AND SPRINGER JAPAN KK,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2018
(神秘的地球uux.cn報道)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Jason Bittel 編譯:塗瑋瑛):愈來愈多動物似乎能利用植物與其他動物來治療病痛,紅額狐猴也成為其中一員。
一般來說,把馬陸放進嘴裏絕對不是個好主意,更別提把馬陸弄到超級生氣,再把它放在生殖器上抹來抹去了。
畢竟,馬陸會產生好幾種有毒的分泌物,以嚇阻掠食者。有幾種馬陸的分泌物甚至會導致化學灼傷。
不過在2016年11月,動物行為學家露易絲.佩克雷(Louise Peckre)於馬達加斯加奇靈地森林目睹一隻母紅額狐猴抓起一隻很大的馬陸。母猴開始一會兒咀嚼這隻有毒的動物,一會兒又抓著它在尾巴及性器官周圍的毛磨蹭。最後,母猴吞下了這隻節肢動物。
接著,佩克雷看到這隻狐猴又找到兩隻馬陸,並重複之前的這套流程。佩克雷結束觀察時,狐猴的下半身已經沾滿泛著泡沫的唾液混著馬陸的鮮橘色分泌物。
當天稍晚,她又目睹來五隻狐猴(來自兩個不同族群)進行同樣古怪的行為。科學家以前從未見過狐猴吃馬陸,當然也沒見過狐猴拿這些動物上下摩擦全身。這種行為的用意到底是什麽?
在德國靈長類動物中心研究狐猴溝通的佩克雷說,目前要下定論還太早了。不過,她與其他作者在《靈長類》期刊發表的論文,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證據,指出紅額狐猴可能利用馬陸分泌物來自行治療腸道寄生蟲。
獨門特效藥
要了解紅額狐猴為何在生殖器上塗抹毒液,首先要知道,比起其他狐猴,紅額狐猴感染的消化道寄生蟲種類更多。
此外,其中有些線蟲的成蟲離開肛門時,會在肛門周圍的皮膚上產卵,這會導致狐猴背側出現發癢的皮疹。
有研究顯示,馬陸製造的其中一種有毒化學物質稱為苯醌(benzoquinone),這種物質已被證實具有殺蟲及抗菌的效果。馬陸可能用苯醌來避免自己被其他動物捕食,而狐猴似乎學會如何萃取出這種化學物質來利用。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的昆蟲學家德瑞克.亨南(Derek Hennen)研究馬陸,他說狐猴用馬陸激烈摩擦身體是很聰明的策略。
「馬陸受到持續刺激時會分泌更多毒液。」亨南說:「如果它們隻是被輕輕碰一下就馬上噴出大量毒液,那防禦作用就不會太好,因為它們需要花時間製造新的毒液。」
佩克雷說,下一步是測試苯醌是否會殺死或抑製紅額狐猴感染的特定寄生蟲。
自我照護
紅額狐猴不是第一種被發現會用藥照顧自己的動物。
舉例來說,最近有人發現紅毛猩猩會咀嚼具有抗發炎作用的樹葉,然後再塗抹到皮膚上。其他種狐猴、黑猩猩、棕熊、刺蝟也會進行所謂的「自我塗油」(self-anointing)行為。
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麥可.赫夫曼(Michael Huffman)說:「有些使用植物,有些使用螞蟻,有些則使用馬陸。」
有趣的是,赫夫曼說這是人類首次記錄到動物為了可能的藥效而攝食馬陸,動物通常隻會外用馬陸而已。亨南也不記得之前有發現過任何動物為了藥用目的而吃掉馬陸。
預防勝於治療?
因為科學家不認為馬陸是紅額狐猴的珍貴食物來源,所以佩克雷與共同作者推測,紅額狐猴可能是為了其他原因吃馬陸。這群科學家尤其認為吃幾隻馬陸有助於預防未來的寄生蟲感染。
目前尚不清楚紅額狐猴如何能夠承受這種有毒的節肢動物,但摩擦馬陸的行為或許有助於減輕毒性。鳥類也有類似行為,它們會在羽毛上摩擦分泌蟻酸的螞蟻,可能是為了更容易攝食這些螞蟻。
奇怪的是,糞便分析顯示紅額狐猴在雨季開始時會感染大量寄生蟲,正好是馬陸頻繁從地底冒出來的時節。這幾乎就像是狐猴的藥局正好出現在它們最需要的時候。
赫夫曼廣泛研究過動物的自我藥療,不過他仍懷疑狐猴這麽做是預先設想要治療寄生蟲。
赫夫曼說:「簡單來說,目前沒有良好證據顯示動物會進行預防性治療。」
不過,他說地球上每種動物都會生病也會感染寄生蟲。因此,各物種可能找到方法來「處理身體不適並回到『正常』狀態」,這是很合理的推測。
不過,目前也沒有找到證據證明動物這麽做是否出於有意。
佩克雷表示,許多關於狐猴的謎團應該會激起大眾更加努力保護它們棲息的生態係。根據全世界頂尖靈長類科學家的一次近期會議,有95%的狐猴物種正麵臨滅絕。
「我們生活的地方受到濫伐森林的嚴重威脅。」佩克雷說:「所以〔光是〕為了能在這裏研究,就需要每天進行抗爭。」